在國內出門不怕沒「現金」,滿街的「ATM」隨時提領。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2018)年7月,全台ATM數量高達28,879台,而各家銀行為搶攻市占,紛紛祭出各式ATM專屬好康,更開發生物辨識、手機NFC感應…等無卡提款功能,以致於行動支付興起之際,民眾仍不改愛用現金付款的習慣。
翻開歷史,最早的ATM(自動櫃員機)出現在1967年,由英國人John Shepherd-Barron以巧克力販賣機的概念改裝,為英國的銀行打造全球第一台ATM;至於台灣最早的ATM在1977年現身,直至1987年才由財金公司前身「金融資訊服務中心」正式啟用「ATM功用系統」,提供提領現金與查詢餘額服務。
根據金管會統計資料,結算至今年7月,全台ATM數量已來到28,879台,若以全台灣2,300萬人計算,平均797人就擁有1台,密度堪稱「世界第1」。今年累計ATM交易次數就高達5.29億次,總交易金額超過6.82兆元,其中以中國信託數量最多,達到5,754台,居次的國泰世華有3,825台,郵局與台新銀行數量在伯仲之間,分別有3,207台與3,200台。
各家銀行ATM除了進軍超商、超市外,更不停開發專屬服務,例如國泰世華、中國信託、台新…等銀行,只要完成指定交易如跨行轉帳、提款、存款,就能獲得點數,可兌換商品抵用券或抽獎;甚至開發「無卡提款」方案,中國信託有「指靜脈」生物辨識系統,台新則串聯網路銀行使用序號提款,國泰世華更和「台灣Pay」聯手,以手機NFC感應或掃碼就能提款。
此外,為搶攻觀光商機,ATM甚至「國際化」,中國信託ATM即日起全面支援中文、英文、日文、韓文、泰文與越南文等6國語言,插入提款卡就能自動切換至持卡人的語言,全台還有200台24小時服務的「外幣提領機」,滿足民眾換匯需求。
銀行業者表示,ATM是銀行與民眾接觸的重要窗口,無須到分行就能辦理簡單的金融業務,加上各式消費優惠,都能增加民眾對銀行的忠誠度與黏著度。
不過,銀行一面支持行動支付「打擊現金」,卻又持續鋪設ATM「支持現金」,形成「矛與盾」的拉扯。其實近年網路銀行、行動銀行也能進行轉帳、餘額查詢…等功能,雖然短期內ATM仍無可取代,而長期而言ATM成長速度勢必減緩。
原文出處
分析報導
1.ATM是銀行與民眾接觸的重要窗口,無須到分行就能辦理簡單的金融業務,加上各式消費優惠,都能增加民眾對銀行的忠誠度與黏著度。
ATM使人更加便利,不像以前傳統銀行,需抽號排隊提領及相關申請作業流程(如信貸 開戶 辦理信用卡 ....等)。
2.各家銀行陸續開發出數位金融,如中國信託有「指靜脈」生物辨識系統,台新則串聯網路銀行使用序號提款(無褶存提款),國泰世華更和「台灣Pay」聯手,以手機NFC感應或掃碼就能提款。
生活投資 從小地方觀察。 讓你有不一樣的思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