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分享一篇報導      7-11的成長

 來源 |微信公眾號:礪石商業評論

    在零售業有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兩家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不過,很多人一直以為「7-11」是一家日本公司,實際上,它是一個地道的美國品牌。

  「7-11」的正式商標表記方式為 「7-ELEVEn」,其中除了結尾的n為小寫外,其餘英文為大寫。這可能是因為當時註冊時,美國的商標法中不允許一般名詞(數詞)作為商標來註冊。為了讓文章中的名稱一致,下文中將「7-11」這個說法,統一寫為「7-Eleven」。

  從1927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創立到現在,7-Eleven經歷了近90年世界經濟多個高峰低谷周期,也經歷了在美國市場的衰落和重生。7-Eleven日本公司最初便是拷貝了美國南方公司的模式,但它堅持「善變」與「萬便」,適應變化,屢建奇功,最終收購了美國南方公司。

  直到21世紀的前15年,7-Eleven日本公司屢建奇功,門店總數逾百萬,營業遍布全球200多個國家,年營業總額突破4萬億日元,而7-Eleven日本公司的經營模式則成為全球的教學範本。  

  在日本經濟的嚴重衰退中,7-Eleven日本公司從1974年創立以來,仍然保持了連續41年的增長勢頭。7-Eleven日本公司8000多名員工,2016年創造了近百億人民幣的利潤,人均創造利潤接近120萬元人民幣,堪與阿里巴巴比肩。

  作為在美國起家的零售業標杆,從瀕臨破產到全球第一,7-Eleven一路崛起的背後,日本便利店之父鈴木敏文究竟用了什麼秘訣造就了7-Eleven的今天?而目前我們熟悉的在中國內地不同地區的7-11店,又與其日本公司或是美國公司有沒有關係?

  7-Eleven:一個地道的美國品牌

  1927年,全球第一家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在美國達拉斯(Dallas)誕生。由南大陸製冰公司(Southland Ice Company)公司創立。

  由於當時電冰箱並未普及,該公司主要從事生產及零售冰塊業務。在南大陸製冰公司銷售冰塊的傑夫森·戈林(Jefferson Green)做出了夏季店鋪天天開,每天營業16個小時的決定,深受當地居民的歡迎。戈林通過仔細調查居民的購買意願和需求,發現大家不僅希望銷售冰塊,而且還希望能銷售其他生活用品,比如牛奶、雞蛋、麵包等等。為此,戈林提議南大陸公司為自己負責的店鋪提供更多的便利商品,並得到了公司的首肯。結果大獲成功,從而形成了後來風靡全球的便利店的雛形。

  便利店早期名稱為「圖騰店」(Tote'm stores)。1946年,名稱變更為「7-Eleven」,因為當時店鋪的營業時間是每周七天從早上7點一直到晚上11點。1963年,「7-Eleven」開始了全天24小時的營業。

  循著這一思路,不斷傾聽顧客心聲的南方公司,其營業額節節攀升,在市場上頻頻創出佳績。到了1963年,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和弗吉尼亞州等地的「7-Eleven」連鎖便利店,已經超過1000家。

  然而,就在南方公司伴隨著美國都市化進程成功地將門店覆蓋到全美各州,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連鎖品牌之時,它卻改變了經營路線——傾其所有投入多元化擴張,此舉連連遭遇滑鐵盧。

  被日本伊藤洋華堂收購

  1973年,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Ito-YokadoCo.,Ltd.)同美國南方公司簽訂地區性特許加盟協議,獲得「7-Eleven」便利店模式在日本的發展權。這是全日本範圍內首家拷貝美國模式的便利店。

  1974年,「7-Eleven」日本第一家便利店在東京開業。在成立之初,伊藤洋華堂內部相當反對,鈴木敏文以即使失敗也不影響母公司為條件,取得公司高層的首肯。1975年開始變更為24小時全天候營業,成為在日本廣受歡迎的連鎖便利店。到1990年,伊藤洋華堂公司已將4000家「7-Eleven」連鎖便利店開遍日本各地。

  「7-Eleven」模式在日本取得成功的同時,卻在美國徘徊在生死邊緣。1991年,由於多元化擴張失敗、大型購物中心和折扣店的惡性競爭等原因,美國南方公司無奈破產重組。這時,伊藤洋華堂公司子公司7-Eleven Japan及其一家合作夥伴收購了南方公司72.7%的股份。後來,7-Eleven Japan又收購了這家合作夥伴。1999年,美國南方公司更名為7-Eleven, Inc.,也成為7-Eleven Japan的子公司。

  令人欣慰的是,「拷貝」7-Eleven日本的觀念和模式,使得美國南方公司從此獲得了絕處逢生的機會。

  2005年9月1日,伊藤洋華堂成立新控股公司「7&I控股」(Seven & i Holdings Co., Ltd.),統一管理伊藤洋華堂、美國7-Eleven INC.及7-Eleven Japan,並於2005年11月9日正式完成收購7-Eleven INC.的全部股權,使這家美國公司成為全資子公司,同時也自美國證券市場退市。

  借7-Eleven統一超商成台灣零售老大

  1978年,台灣統一企業集資創辦「統一超級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並於1979年引進「7-Eleven」。1979年5月,14家「統一超級商店」在台灣開業。統一超商草創初期道路非常艱辛,因長期虧損,1981年底公司被並回母公司超商事業部,第七年終於扭虧為盈。1987年,「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President Chain Store Corporation)再度獨立。

  在母公司統一企業的全力支持下,統一超商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努力與摸索,通過積極展店和創新行銷,開啟了台灣便利商店的黃金時代。1990年,成為台灣零售業霸主。2000年,美國7-Eleven, Inc.和統一超商了簽訂永久的授權契約。1997年,統一超商與美國星巴克(STARBUCKS)合資成立「統一星巴克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統一超商旗下經營幾十個零售品牌,除7-ELEVEN之外,還包括統一星巴克克、酷聖石冰淇淋、博客來等。

  統一超商、泰國正大、韓國樂天、日本伊藤洋華堂都有意染指「7-Eleven」在上海的經營權,造成上海經營權多年難定。最終於2009年,統一超商取得「7-Eleven」在上海的特許經營授權。同年,「7-Eleven」便利店在上海開業。

  牛奶國際主導港澳、華南經營權

  牛奶國際(Dairy Farm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是英資怡和集團(Jardine Matheson Group)旗下亞洲著名的零售集團,主要經營超級市場、大型超市、便利店、美健產品零售店及家居用品店。旗下經營的主要品牌有:全港最大的連鎖超市惠康WELLCOME(港台、菲律賓)、「7-Eleven」便利店(中國內地、港澳、新加坡)、萬寧(港澳、中國內地)、宜家家居(香港、台灣、印尼)。

  牛奶國際擁有「7-Eleven」在香港、中國華南地區及新加坡三地的經營權。香港首間「7-Eleven」於1981年設立,澳門亦於2005年間設首間分店。1992年,牛奶國際獲得美國南方公司的授權,開始在深圳開設「7-Eleven」便利店;1995年,開始在廣州開設「7-Eleven」便利店。

  2001年,牛奶國際與廣東信捷商務發展組建合資公司廣東賽壹便利店有限公司,並獲准在廣東開設300家店鋪的通行證。2006年,「7-Eleven」獲准在華南地區開展特許經營業務。目前,廣州、深圳、東莞、珠海、佛山、中山、江門的分店總數超過700間。

  7-Eleven在其他區域的發展

  目前「7-Eleven」在中國內地華南地區的業務由牛奶國際負責運營,上海地區的業務由台灣統一超商負責運營,而目前其他地區的業務則是由日本7-ELEVEN以合資或獨資模式運營。

  2004年,由株式會社7-ELEVEN日本、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糖業酒類集團公司共同出資的「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成立,負責北京、天津地區業務。2004年,北京首家「7-Eleven」便利店東直門店開業。

  2010年,由柒—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出資的柒—拾壹(成都)有限公司正式獲批。2011年,成都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正式開業。

  2012年,山東眾地集團有限公司與株式會社7-ELEVEn日本共同出資成立「山東眾邸便利生活有限公司」。2012年11月,山東首家「7-Eleven」便利店在青島開業。

  2013年,四川新希望集團、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日本Seven&i集團合資成立「新玖商業發展有限公司」。2013年底,重慶首家「7-Eleven」便利店開業。

  按照7-ELEVEN公司的統一規劃,中國地區的「7-Eleven」便利店的經營將分為十個區域。

  在全球範圍內,「7-Eleven」均以提供經營管理方法及品牌授權,收取特許費的方式協助當地特許經營商的發展。

  根據美國7-Eleven INC.公司網站的數據,截至2015年8月18日,全球各地區授權經營的「7-Eleven」便利店數量為:日本17799家、泰國8469家、韓國7484家、台灣5022家、墨西哥1878家、馬來西亞1854家、菲律賓1405家、香港/澳門977家、澳大利亞618家、加拿大495家、新加坡477家、印度尼西亞194家、瑞典189家、丹麥189家、挪威156家。

  7-Eleven的共享經濟學

  除了將分店開遍全球,7-Eleven近百億元人民幣利潤簡直就是一個世界奇迹。日本便利店行業排名第二到第四位的3家連鎖店的利潤額總和仍然不及7-Eleven的一半,這個利潤大約也是中國地區盈利能力最強的高鑫零售(包括大潤發和歐尚)的4倍,永輝超市的6倍。

  傳統連鎖零售企業正在步入線性組織的黃昏,按照傳統加盟連鎖模式組織起來的零售商,正是按照這種線性增長的商業邏輯,邊際成本越來越高。

  而7-Eleven基本沒有自己的直營商店,也沒有一個工廠是自己的,更沒有一個配送中心是自己的,卻成為近百億人民幣利潤的零售企業。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7-Eleven不僅是一家商店,更是一個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共享經濟平台。7-Eleven日本公司,只聘用了8000多名全職員工,其餘人員全部都是加盟店、製造商和供應商的僱員。

  7-Eleven日本公司在已經開店的區域中設有171家專用工廠,幾乎所有工廠都是由製造商或供應商投資,以高頻率將商品配送到各加盟店的150多座物流中心,配送車輛也是如此。然而,7-Eleven卻可以實現全球最有效率的共同配送系統。整個共享經濟體的從業人員總數超過40萬人的規模,其中在加盟店工作的超過30多萬人,服務於工廠、物流配送的人員10多萬人。

  作為「日本便利店零售之父」,鈴木敏文也深諳便利店的管理之道,是最具有互聯網思維和行動能力的企業家。鈴木的經營哲學就是「徹底站在顧客的立場上來思考和實踐」。鈴木經常會說「站在顧客的立場」,而不是說「為了顧客著想」。

  「假設、實踐、驗證」正是7-Eleven快速迭代的經驗根基,也是鈴木敏文式的經營根基。冬天,北海道地區的7-Eleven店準備了大量空間販賣冰淇淋,當地生意人紛紛嘲笑說:「誰會大冬天里吃冰淇淋呀!」但是鈴木說:「家裡暖氣開得很足,如果能吃上冰淇淋,客人應該會很開心吧!」

  利用這種「假設和驗證」的方法開拓新的需求,如今這已成為每一家7-Eleven便利店的常識。


 

投資是要找圈地愈大的

 

愈難超越。

詳全文 從瀕臨破產到全球第一,7-11便利店如何靠共享鑄就輝煌?-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70207/20515730.html

文章標籤

幸福的開串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