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則,關於微軟創辦人的故事

大家應該知道微軟是在1986313日上市,這讓創始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一夜間成為百萬富翁。

如果是你,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呢?

買房子?買車?吃大餐?

你想知道世界首富,做出第一件事?

shutterstock_287704757.jpg

 

 

 

 

 

 

立即還清債務

微軟上市後,蓋茨出售手上部份股票,獲利160萬美元,而他保留的45%股份,在當時的市值約3.5億美元。
這位年輕的CEO在成為百萬富豪後,做出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

當年,蓋茲接受訪問時指出,他還清了15萬美元的抵押貸款。

當時來講微軟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對蓋茲來說,當成功並不能保證他的未來生活能高枕無憂。

當公司盈餘時,獎勵自己
在以前,蓋茲的理財方式傾向保守及務實,就連獎勵自己也只買「二手車」。早在1979年,微軟公司開始有盈餘時,蓋茲買了一輛二手的貴價跑車:保時捷911超級跑車作為獎勵自己的禮物。

911.png

------以下有梗-------


蓋茲在2016年接受訪問時說:「它雖然是二手車,但是也是一輛跑車。」他說自己最喜歡在新墨西哥州沙漠附近測試這輛跑車的速度。「有時當我想在晚上思考時,我會駕著它在公路上高速行駛。幸好我沒有因此喪命。」
 

 

---------------不長知識,也長常識-----------

蓋茲在1995年,39歲的蓋茨擁有129億美元資產,成為世界首富,多年來一直保持這個頭銜。

現在蓋茲的資產淨值約為950億美元,僅次於首富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

-----------------理財小講堂------------------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很有可能發生被解僱或大的意外事故,導致收支困難。在這個時候,原本可以負擔的抵押貸款,會在一瞬間成為極大的負擔。

儘快地消除任何債務,包括抵押貸款--------------------這才是聰明人的舉動。

 

文章標籤

幸福的開串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信用卡雙雄戰,中信銀似乎開始上演「王子復仇記」。

據銀行最新公告,10月國泰世華銀單月刷卡簽帳金額為441億元已連續第三個月輸給中國信託商銀(10月中信銀是447)億元

國泰世華銀拿下cosco聯名卡後,過去兩年多來,國泰世華銀一路「壓著」中信銀打,中信銀僅在6月和12月,兩個月單月勝過國泰世華銀,也讓中信銀漸漸失去「刷卡王」榮耀。

但在2017年底中信銀拿下LINE Pay聯名卡後,中信銀重新奠定市場信用卡地位,在今年除了6月繳稅季節性因素大贏國泰世華銀外,8月開始,中信銀單月刷卡418.48億元,以7.16億元險勝了國泰世華銀的411.32億元。

9月中信銀更進一步拉開差距,中信銀9月刷卡額達385.81億元,進一步以37.27億元贏過國泰世華銀的348.54億元。(差37.27億元)

10月國泰世華銀雖拉近距離,但中信銀仍以6億元氣走國泰世華銀,等於中信銀已連續第三個月奪下刷卡王寶座。

若以今年前十月刷卡額來看,國泰世華銀累計前十月刷卡總額是4095.58億元,與中信銀3984.25億元,仍有111.33(37.11億元*3個月)億元的差距,但銀行主管說,若雙11節加上12月聖誕節刷卡旺季,中信銀可以好好把握,不排除中信銀今年刷卡額可以「逆轉勝」,重新奪回刷卡王寶座。(廖珮君/台北報導)

補充

金管會分析,10月信用卡刷卡金額創歷年同月新高,主要是因工作天數較多,又碰到百貨周年慶檔期。若就個別銀行表現來看,中信銀行刷卡金額以447.36億元小贏國泰世華銀行的441.52億元,玉山銀行288.63億元排第三,台新銀行276.28億元緊追在後。(第二名與第三名差152.89億元)

10月單月發卡量則以元大銀行的8萬1623張最多,其次則是台新銀行的7萬9863張,再來是中信銀行的7萬9616張最多,國泰世華銀行則增加6萬6461張,玉山銀行也有6萬0427張。

在電子支付業務部分,金管會統計,截至10月底止,計有5家專營電子支付機構、19家兼營電子支付機構業務的銀行、1家兼營電子支付機構業務的一卡通票證公司及1家兼營電子支付機構業務的中華郵政公司,總使用者人數約378萬人,較9月增加26萬人。

 

至於電子支付的10月當月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金額約29.8億元,較上月增加4.5億元;當月電子支付帳戶間款項移轉金額約2.1億元,較上月減少4.3億元;當月收受儲值款項金額約5.6億元,較上月增加0.8億元;支付款項餘額約6.9億元,則較上月減少0.4億元

 

就個別電支機構表現來看(排除兼營電支的銀行),街口、一卡通及歐付寶10月在電支消費、儲值及使用者人數互有輸贏,其中9月開通的LINE Pay一卡通,至今10月底使用者人數達70萬6490人,直追有77萬人的「歐付寶」,街口則以57萬2856人排名第三。

在電支消費金額部分,依舊由街口支付以4.74億最高 。在電支儲值金額及轉帳部分則是一卡通最大,一卡通至10月底儲值有2.75億元,街口支付緊追在後,儲值金額成長至2.7億元。

分析

消費金融------主要是看信用卡發行量跟通路商運用,少了上述條件,金額會大數減少。

行動支付(小額消費),應該是未來重點。

LINE Pay一卡通,至今10月底使用者人數達70萬6490人,直追有77萬人的「歐付寶」,街口則以57萬2856人排名第三。-----這是重點。

這樣大家知道有什麼,現在要抱緊哪些公司。

文章標籤

幸福的開串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泰金控旗下國泰人壽今公告,將以76.64億元買下台中市台灣大道與文心路交叉口土地,面積約3260.65坪,國壽買入後規劃蓋複合式商場,包括飯店、商場及商辦,未來的租金報酬率也有3%,預期2022年完工。

這也是國壽繼去年出手買下台北市松江路長春路口土地,事隔一年多再度出手獵地;但這不是國壽今年第一筆不動產投資,國壽今年6月初也曾公告,以4.8億元向新僑建設買下基隆市仁一路千葉火鍋的300多坪土地,土地交易價格每坪141.5萬元,創基隆土地新高。

國泰人壽今天公告,以76.64億元買下台中市台灣大道與文心路交叉口土地,面積約3260.65坪,一坪約235萬,交易相對人為慧德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兩位何姓自然人,國壽表示,此案談了一年多,且位於七期重劃區附近,地點適合,旁邊又有綠線跟藍線兩條捷運交會,且綠線捷運2020年將通車。

國壽也指出,此案預計將蓋複合式商場,包括飯店、商場及商辦,未來的租金報酬率也有3%,預期2022年完工〔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

分析

壽險公司投資金流,都是由保戶提供。

(1)目前國泰人壽保戶約800萬,就今年(107年)前3季稅後純益362億元、年增16.77%,初年度保費(FYP)1647億元、年減5%,初年度等價保費(FYPE)534億元、年減9%,截至9月底,國壽總投資金額5兆7486億元,避險後投資報酬率4.19%,仍高於負債成本4.05%,呈現利差益,且今年現金股息收入230億元,較去年的237億元略減。其中,現金與約當現金投報率0.6%、國內股票投報率12.1%國外股票投報率10.8%、國內債券投報率3.3%、國外債券投報率4.7%、擔保放款投報率2%、保單貸款投報率5.7%、不動產投報率2.3%;今年以來國壽主要加碼海外市場,股債投資部位各增加600億元、2610億元,國內股票持股水位則僅較去年底小減10億元,顯示已獲利入袋,報酬率居各類投資之冠。

就這筆投資來講,算是不錯的報酬率(3%》2.3%)

所以投資金控公司,要找有保險業務,每年都有相當大的免費金流可以使用。我想就是富人的思維(不用讓人生利息)。

 

1527747013.jpg

1527747004.jpg

1527746974.jpg

1519370517.jpg

文章標籤

幸福的開串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場對經濟可能趨緩及中美貿易戰的憂心,導致今年波動不斷的美股昨(4)日再度下挫,道瓊工業指數收盤挫跌逾700點,標普500指數重挫2.8%。面對股市震盪,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執行長巴菲特(Warren Buffett)與避險基金橋水聯合(Bridgewater)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建議投資人應保持冷靜,並回歸基本面。

巴菲特2018年致股東信件中,提及市場波動永遠存在,建議投資人應當處變不驚。他寫道:「投資人需要保持冷靜,切勿因一時恐懼或樂觀盲目跟進,應專注於一些重要的基本面。此外,能夠持續不對市場抱有太多幻想也相當重要。

2016年巴菲特接受CNBC訪問時,談及對股市劇烈波動時的因應之道,他表示:「別太過拘泥於市場,如果投資人對於股市的漲跌過於敏感,成果恐怕不盡人意。

巴菲特強調,長期投資是投資獲利的重要方式,他說:「長期投資或是長時間持有優良公司的股票,可從中獲利。如果投資人買進良好企業的股票並長期投資,可在未來10年至30年有不錯的成果。

達里歐與巴菲特看法一致,他在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演講時說,讓恐懼牽著鼻子走不可能會成功,「有時反而要背道而行,在無懼時賣股,恐懼時買進。2018-12-05 19:55經濟日報 記者黃嘉洵╱即時報導

 

補充

避險基金橋水聯合(Bridgewater)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介紹

 

最經典的人生公式:痛苦+反省=進步(Pain+Reflection =Progress)!

 

 

文章標籤

幸福的開串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展銀行研究部中國金融產業分析師施畊宇表示,現時內地電子支付發展快速第三方支付對零售存款有壓力,令銀行失去低成本的資金來源,對中介業績亦有影響,2005年至今零售存款佔總存款已由49%跌至去年的39%,長遠亦會影響銀行的淨息差。

他又指,作為應對,內地傳統銀行面對金融數碼化的轉變,不少銀行加大金融科技的投資,提升系統及網上交易量,並積極轉型,而積極發展信用卡業務亦有助銀行發展數碼化,而綜合分析,他認為建行(00939)、招行(03968)及信行(00998)在數碼化的轉型表現較好。

他表示,內地持續推進去槓桿,打擊影子銀行,將資金需求引至銀行信貸渠道,相信今年銀行信貸需求強勁,大型銀行的資產質量向好,但農村商業銀行或會出現更多壞賬,又預料整體銀行上半年淨息差會持續擴闊,特別在第2季表現較好。 

出處<匯港通訊>  

PS   影子銀行是指一些提供和傳統商業銀行類似的金融服務的非銀行中介機構。 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的業務要受到中央銀行等機構的監管。

第三方支付,已經影響傳統銀行的發展。從數據顯示2005年至今零售存款佔總存款已由49%跌至去年的39%,衰退10%,代表銀行沒有便宜的資金可以利用,長遠亦會影響銀行的淨息差。

未來銀行必須朝金融數位化轉變,目前轉型較好的銀行有建行(00939)、招行(03968)及信行(00998)。

內地持續推動去槓桿,打擊影子銀行,有助於銀行業績發展。

再來,如果要投資台股金控銀行 ,必定投資金融數位化 通路多 消費金融   如中信金、台新金及玉山金

 

投資應該要愈簡單愈好。

 

文章標籤

幸福的開串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華信評分析

負評  但最後還給了機會 。

這樣     要讓投資人怎樣判斷

目前股價51  

新聞出來  股價沒有更低

應該被賣完了      可以少量佈單   


其實企業再調整方向  需要一定的時間   

才可以到達修正

正新1061220股價線形.jpg

 

 

 

《橡膠股》正新橡膠評等展望調為負向      時報新聞   2017/12/19 12:37

【時報-台北電】信用評等優等生的正新橡膠(2105),中華信評今天指出,由於公司獲利能力轉弱、且槓桿比上升,評等展望調為「負向」。

 正新橡膠的長期企業信用評等為「twA+」,短期企業信用評等「twA-1」,該公司發行的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的債務發行信用評等為「twA+」。

 中華信評主辦分析師許智清指出,在激烈的競爭、中國需求成長減緩、以及原物料成本與匯率大幅波動等因素影響下,正新橡膠的獲利能力已經明顯轉弱。受到資本支出與現金股利。發放較高、但現金流量卻轉弱的影響,預估該公司2017年的借款對EBITDA比將會升高至2倍以上。

 

 正新橡膠獲利率下滑還有其它原因,中華信評分析,有偏弱的產品訂價能力、乘用車輪胎銷售的減少、人民幣的貶值、以及原物料成本的大幅波動等。該公司2017年第三季的EBITDA利潤率已由前一年同期的24%下滑至約15%的水準。

 儘管如此,中華信評認為,正新橡膠的獲力能力爾後可能會逐步獲得改善。(新聞來源:工商 陳碧芬)

文章標籤

幸福的開串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給科長的請假信

科長好

先跟你說聲抱歉,找不到時間點跟你  報告請假事宜

科長這次的請假,是我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事情。

記得去年跟舜杰聊天時說到他帶家人出國旅遊時的事情。

當時從他的臉看得出滿滿的喜悅及對父母的孝心。

所以當下就立下一個心願。

找個時間,帶家人出國。(經費是我自己出的  好好報答他們30幾年的付出)

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跟家人出國。(爸媽沒有出國經驗)

有時再想工作 家人哪一個重要

是不是應該放下手邊的事物,花一點點的時間。好好的 默默的 對家人的付出。

記的小時候家裡經濟環境不好,父母親因要改善家裡經濟,時常加班工作並給我們最好的。

我想世界上總是會有一些人,可以無條件的為你付出,而這些人就是親人吧 

以後每年都要帶家人出遊,為父母親及我留下時光的美麗。

 

抱歉科長多話了

對喔

還沒講到請假時間點

54日至8日請假,到時工作再幫我調整一下。

謝謝。

祝科長順心。

最後分享一則網路上的文章。

“20歲以前,媽媽每天都能看到我們,而現在我們大多已經半年沒有回過家了。如果。現在我們的媽媽大多40-60歲。我想如果可以活100歲,那麼還有40 -60年。我們半年回家看她一次,我們這一生,媽媽這一生,就只有80-120次機會見面了……每次數學考試前,我總會祈禱我不要算錯,只有這道題, 我希望我是算錯的,真的”
但也許就是答案。我們一廂情願地忙碌著自己的事情,以為母親就在那裡,好好的,並不需要我們的在意,但是,在我們和她分別的那些間隙裡面,她卻在慢慢地老去,關於她變老的事實,我們總是在後來才猛然察覺。在這過程中,她一直還在默默地為家庭付出著,又默默地承受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苦痛,也默默地等待著我們的關愛。其實,她一直很需要我們。
下面這些事情看來微不足道,但都能做到的也許寥寥無幾。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媽媽給我們的母愛更赤誠,所以,也沒有什麼比孝敬母親更加地不容等待。
1 每週:不管身在何方,每週給媽媽電話,讓她不要為你擔憂。
2 每月:陪媽媽聊一次天,耐心分享她的喜怒哀樂,讓她不會孤獨。
3 每年:陪媽媽體檢兩次,關心她的健康,為她留住青春。
4 每年:生日和母親節,送給媽媽一份有紀念意義的禮物。
5 兩年:帶媽媽去一次遠途旅行,帶給她美好回憶。
6 三年:努力工作學習,做出一些成績,這是媽媽最想要的禮物。
7 五年:五年之後,因為有了你的關愛和努力,讓媽媽看起來和現在一樣年輕。
8 十年:十年之後,收集這十年裡你為媽媽拍的照片,做一份獨特影集,在照片旁邊記錄當時的場景,為媽媽留下時光的美麗。
我們不是沒有孝心,只是我們總是有太多太多理由,讓我們推遲了對媽媽的關愛。而在這種推遲中,你可知,媽媽正在老去;告別了年輕,忙碌中年,在更年期蹉跎,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老人:白髮、皺紋和顫抖的手。在這個過程中,她在承受著什麼,尤其是更年期那個漫長的從青春步向衰老的過程中,她的身心都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這些,我們都不應該忽視。

親情.png

圖片出處:https://goo.gl/images/61l8GO

後續是否請假成功....待續。

 

 

 

文章標籤

幸福的開串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來分享一篇報導      7-11的成長

 來源 |微信公眾號:礪石商業評論

    在零售業有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兩家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不過,很多人一直以為「7-11」是一家日本公司,實際上,它是一個地道的美國品牌。

  「7-11」的正式商標表記方式為 「7-ELEVEn」,其中除了結尾的n為小寫外,其餘英文為大寫。這可能是因為當時註冊時,美國的商標法中不允許一般名詞(數詞)作為商標來註冊。為了讓文章中的名稱一致,下文中將「7-11」這個說法,統一寫為「7-Eleven」。

  從1927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創立到現在,7-Eleven經歷了近90年世界經濟多個高峰低谷周期,也經歷了在美國市場的衰落和重生。7-Eleven日本公司最初便是拷貝了美國南方公司的模式,但它堅持「善變」與「萬便」,適應變化,屢建奇功,最終收購了美國南方公司。

  直到21世紀的前15年,7-Eleven日本公司屢建奇功,門店總數逾百萬,營業遍布全球200多個國家,年營業總額突破4萬億日元,而7-Eleven日本公司的經營模式則成為全球的教學範本。  

  在日本經濟的嚴重衰退中,7-Eleven日本公司從1974年創立以來,仍然保持了連續41年的增長勢頭。7-Eleven日本公司8000多名員工,2016年創造了近百億人民幣的利潤,人均創造利潤接近120萬元人民幣,堪與阿里巴巴比肩。

  作為在美國起家的零售業標杆,從瀕臨破產到全球第一,7-Eleven一路崛起的背後,日本便利店之父鈴木敏文究竟用了什麼秘訣造就了7-Eleven的今天?而目前我們熟悉的在中國內地不同地區的7-11店,又與其日本公司或是美國公司有沒有關係?

  7-Eleven:一個地道的美國品牌

  1927年,全球第一家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在美國達拉斯(Dallas)誕生。由南大陸製冰公司(Southland Ice Company)公司創立。

  由於當時電冰箱並未普及,該公司主要從事生產及零售冰塊業務。在南大陸製冰公司銷售冰塊的傑夫森·戈林(Jefferson Green)做出了夏季店鋪天天開,每天營業16個小時的決定,深受當地居民的歡迎。戈林通過仔細調查居民的購買意願和需求,發現大家不僅希望銷售冰塊,而且還希望能銷售其他生活用品,比如牛奶、雞蛋、麵包等等。為此,戈林提議南大陸公司為自己負責的店鋪提供更多的便利商品,並得到了公司的首肯。結果大獲成功,從而形成了後來風靡全球的便利店的雛形。

  便利店早期名稱為「圖騰店」(Tote'm stores)。1946年,名稱變更為「7-Eleven」,因為當時店鋪的營業時間是每周七天從早上7點一直到晚上11點。1963年,「7-Eleven」開始了全天24小時的營業。

  循著這一思路,不斷傾聽顧客心聲的南方公司,其營業額節節攀升,在市場上頻頻創出佳績。到了1963年,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和弗吉尼亞州等地的「7-Eleven」連鎖便利店,已經超過1000家。

  然而,就在南方公司伴隨著美國都市化進程成功地將門店覆蓋到全美各州,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連鎖品牌之時,它卻改變了經營路線——傾其所有投入多元化擴張,此舉連連遭遇滑鐵盧。

  被日本伊藤洋華堂收購

  1973年,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Ito-YokadoCo.,Ltd.)同美國南方公司簽訂地區性特許加盟協議,獲得「7-Eleven」便利店模式在日本的發展權。這是全日本範圍內首家拷貝美國模式的便利店。

  1974年,「7-Eleven」日本第一家便利店在東京開業。在成立之初,伊藤洋華堂內部相當反對,鈴木敏文以即使失敗也不影響母公司為條件,取得公司高層的首肯。1975年開始變更為24小時全天候營業,成為在日本廣受歡迎的連鎖便利店。到1990年,伊藤洋華堂公司已將4000家「7-Eleven」連鎖便利店開遍日本各地。

  「7-Eleven」模式在日本取得成功的同時,卻在美國徘徊在生死邊緣。1991年,由於多元化擴張失敗、大型購物中心和折扣店的惡性競爭等原因,美國南方公司無奈破產重組。這時,伊藤洋華堂公司子公司7-Eleven Japan及其一家合作夥伴收購了南方公司72.7%的股份。後來,7-Eleven Japan又收購了這家合作夥伴。1999年,美國南方公司更名為7-Eleven, Inc.,也成為7-Eleven Japan的子公司。

  令人欣慰的是,「拷貝」7-Eleven日本的觀念和模式,使得美國南方公司從此獲得了絕處逢生的機會。

  2005年9月1日,伊藤洋華堂成立新控股公司「7&I控股」(Seven & i Holdings Co., Ltd.),統一管理伊藤洋華堂、美國7-Eleven INC.及7-Eleven Japan,並於2005年11月9日正式完成收購7-Eleven INC.的全部股權,使這家美國公司成為全資子公司,同時也自美國證券市場退市。

  借7-Eleven統一超商成台灣零售老大

  1978年,台灣統一企業集資創辦「統一超級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並於1979年引進「7-Eleven」。1979年5月,14家「統一超級商店」在台灣開業。統一超商草創初期道路非常艱辛,因長期虧損,1981年底公司被並回母公司超商事業部,第七年終於扭虧為盈。1987年,「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President Chain Store Corporation)再度獨立。

  在母公司統一企業的全力支持下,統一超商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努力與摸索,通過積極展店和創新行銷,開啟了台灣便利商店的黃金時代。1990年,成為台灣零售業霸主。2000年,美國7-Eleven, Inc.和統一超商了簽訂永久的授權契約。1997年,統一超商與美國星巴克(STARBUCKS)合資成立「統一星巴克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統一超商旗下經營幾十個零售品牌,除7-ELEVEN之外,還包括統一星巴克克、酷聖石冰淇淋、博客來等。

  統一超商、泰國正大、韓國樂天、日本伊藤洋華堂都有意染指「7-Eleven」在上海的經營權,造成上海經營權多年難定。最終於2009年,統一超商取得「7-Eleven」在上海的特許經營授權。同年,「7-Eleven」便利店在上海開業。

  牛奶國際主導港澳、華南經營權

  牛奶國際(Dairy Farm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是英資怡和集團(Jardine Matheson Group)旗下亞洲著名的零售集團,主要經營超級市場、大型超市、便利店、美健產品零售店及家居用品店。旗下經營的主要品牌有:全港最大的連鎖超市惠康WELLCOME(港台、菲律賓)、「7-Eleven」便利店(中國內地、港澳、新加坡)、萬寧(港澳、中國內地)、宜家家居(香港、台灣、印尼)。

  牛奶國際擁有「7-Eleven」在香港、中國華南地區及新加坡三地的經營權。香港首間「7-Eleven」於1981年設立,澳門亦於2005年間設首間分店。1992年,牛奶國際獲得美國南方公司的授權,開始在深圳開設「7-Eleven」便利店;1995年,開始在廣州開設「7-Eleven」便利店。

  2001年,牛奶國際與廣東信捷商務發展組建合資公司廣東賽壹便利店有限公司,並獲准在廣東開設300家店鋪的通行證。2006年,「7-Eleven」獲准在華南地區開展特許經營業務。目前,廣州、深圳、東莞、珠海、佛山、中山、江門的分店總數超過700間。

  7-Eleven在其他區域的發展

  目前「7-Eleven」在中國內地華南地區的業務由牛奶國際負責運營,上海地區的業務由台灣統一超商負責運營,而目前其他地區的業務則是由日本7-ELEVEN以合資或獨資模式運營。

  2004年,由株式會社7-ELEVEN日本、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糖業酒類集團公司共同出資的「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成立,負責北京、天津地區業務。2004年,北京首家「7-Eleven」便利店東直門店開業。

  2010年,由柒—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出資的柒—拾壹(成都)有限公司正式獲批。2011年,成都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正式開業。

  2012年,山東眾地集團有限公司與株式會社7-ELEVEn日本共同出資成立「山東眾邸便利生活有限公司」。2012年11月,山東首家「7-Eleven」便利店在青島開業。

  2013年,四川新希望集團、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日本Seven&i集團合資成立「新玖商業發展有限公司」。2013年底,重慶首家「7-Eleven」便利店開業。

  按照7-ELEVEN公司的統一規劃,中國地區的「7-Eleven」便利店的經營將分為十個區域。

  在全球範圍內,「7-Eleven」均以提供經營管理方法及品牌授權,收取特許費的方式協助當地特許經營商的發展。

  根據美國7-Eleven INC.公司網站的數據,截至2015年8月18日,全球各地區授權經營的「7-Eleven」便利店數量為:日本17799家、泰國8469家、韓國7484家、台灣5022家、墨西哥1878家、馬來西亞1854家、菲律賓1405家、香港/澳門977家、澳大利亞618家、加拿大495家、新加坡477家、印度尼西亞194家、瑞典189家、丹麥189家、挪威156家。

  7-Eleven的共享經濟學

  除了將分店開遍全球,7-Eleven近百億元人民幣利潤簡直就是一個世界奇迹。日本便利店行業排名第二到第四位的3家連鎖店的利潤額總和仍然不及7-Eleven的一半,這個利潤大約也是中國地區盈利能力最強的高鑫零售(包括大潤發和歐尚)的4倍,永輝超市的6倍。

  傳統連鎖零售企業正在步入線性組織的黃昏,按照傳統加盟連鎖模式組織起來的零售商,正是按照這種線性增長的商業邏輯,邊際成本越來越高。

  而7-Eleven基本沒有自己的直營商店,也沒有一個工廠是自己的,更沒有一個配送中心是自己的,卻成為近百億人民幣利潤的零售企業。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7-Eleven不僅是一家商店,更是一個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共享經濟平台。7-Eleven日本公司,只聘用了8000多名全職員工,其餘人員全部都是加盟店、製造商和供應商的僱員。

  7-Eleven日本公司在已經開店的區域中設有171家專用工廠,幾乎所有工廠都是由製造商或供應商投資,以高頻率將商品配送到各加盟店的150多座物流中心,配送車輛也是如此。然而,7-Eleven卻可以實現全球最有效率的共同配送系統。整個共享經濟體的從業人員總數超過40萬人的規模,其中在加盟店工作的超過30多萬人,服務於工廠、物流配送的人員10多萬人。

  作為「日本便利店零售之父」,鈴木敏文也深諳便利店的管理之道,是最具有互聯網思維和行動能力的企業家。鈴木的經營哲學就是「徹底站在顧客的立場上來思考和實踐」。鈴木經常會說「站在顧客的立場」,而不是說「為了顧客著想」。

  「假設、實踐、驗證」正是7-Eleven快速迭代的經驗根基,也是鈴木敏文式的經營根基。冬天,北海道地區的7-Eleven店準備了大量空間販賣冰淇淋,當地生意人紛紛嘲笑說:「誰會大冬天里吃冰淇淋呀!」但是鈴木說:「家裡暖氣開得很足,如果能吃上冰淇淋,客人應該會很開心吧!」

  利用這種「假設和驗證」的方法開拓新的需求,如今這已成為每一家7-Eleven便利店的常識。


 

投資是要找圈地愈大的

 

愈難超越。

詳全文 從瀕臨破產到全球第一,7-11便利店如何靠共享鑄就輝煌?-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70207/20515730.html

文章標籤

幸福的開串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55555.png

 

大家好今天來分享一本書《 IBM 帝國締造者》,副標題是  小沃森自傳   

小沃森是 IBM 掌門人老沃森的兒子,他們父子倆先後執掌 IBM 將近 60 年。 在這段時間裡, IBM 從一家生產天平、磅秤等商用機器的小公司,變成了全球最大的計算機公司。 外界把這段時期稱為 IBM   沃森王朝   

本書從小沃森的視角,來講述有關父子兩代人如何經營IBM 的故事。

 

在吳軍老師《浪潮之巔》書中裡講述過一個定律  基因決定定律  ,也就是一家公司的創始人或者開拓邊界的領導者,對這家公司的基因有決定性的影響。

而公司的基因又往往決定了公司的命運。沃森父子就為 IBM 奠定了文化基因。 這種基因幫助 IBM 成為電腦主機時代的霸主,也成了 IBM 遭遇危機的主要原因(下一本書會提到)。 聽完這本書,你會對這一點有更深刻的理解。

 

實際上,這本書的英文原書名就叫 “Father, Son & Co.” 直譯過來是  父親,兒子和公司   可能你會認為,小沃森子承父業,正常接班,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其實,小沃森經歷了相當艱難的磨練,才最終成就了自己和巔峰時期的 IBM 

 

一聽父子兩代人,你可能覺得 IBM 是個家族企業。 其實, IBM 並不算是真正的家族企業,老沃森所持有的 IBM 股份從沒超過 5% 。小沃森想要順利接班,必須得到董事會的認可,但是小沃森一開始並沒有表現出過人的領導能力。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公司,老沃森都享有絕對的權威,這讓小沃森長期處於父親的陰影之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度成為只知道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一個紈絝子弟怎麼成長為企業領導人呢? 這就得說到小沃森的人生轉折點,也就是在二戰中從軍。小沃森憑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空軍飛行員,他在這個過程中找回了自信。

 

戰後,小沃森回到 IBM ,成為父親的左右手,這是一個更嚴峻的挑戰。 因為沃森父子倆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老沃森是天生的商人,人情練達,擅長交際;而小沃森性情直率、不善言談。對於應該怎樣經營 IBM ,父子倆有不同的理念,常常針鋒相對。 在最敏感的權力問題上,老沃森大權在握,而小沃森又急於證明自己。 所有這些,導致父子二人關係非常緊張,長期處於相愛相恨的狀態。

 

那麼,小沃森怎樣證明了自己,他又是如何帶領 IBM 從一家小公司走進計算機時代,並且奠定 IBM 在計算機領域的霸主地位呢?

 下面,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為你詳細講述,這段 IBM 發展關鍵期的歷史。

 

第一,老沃森給 IBM 鑄造了怎樣的企業文化? 

第二,沃森父子在經營理念上有什麼不一樣?

第三,小沃森是如何帶領 IBM 成為計算機行業霸主的?

 

第一部分

在全球知名 IT 企業中, IBM 似乎是一個異類。 別的 IT 公司允許程序員們穿短褲、拖鞋上班,推行輕鬆、平等的公司文化。 但是 IBM 要求所有員工穿白襯衫和黑西裝。 直到 20 世紀末,IBM 內部仍然堅持論資排輩的晉升方式,公司聚會不允許喝酒,而且很強調員工對公司保持忠誠等等。你看,這就是家長式管理的風格嘛。

 

為什麼 IBM 擁有與 IT 同行們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呢? 答案是年齡。 其他 IT 公司最多也就三四十年曆史,而 IBM 就像業界的  活化石  ,擁有百歲高齡。 一百多年來, IBM 的主營業務雖然幾次轉型,但最初的文化基因卻穿越時空,頑強地延續下來,以至於和其他年輕的 IT 公司相比, IBM 顯得格格不入。

 

那到底是誰鑄就了 IBM 的文化基因呢? 這個人就是托馬斯 · 約翰 · 沃森,也就是老沃森。  1914 年到 1956 年,老沃森執掌 IBM 長達 42 年時間,他把自己的價值觀、信仰、偏好等深深注入了這家企業的基因,以至於有一種說法: IBM 整個公司都只不過是老沃森個人意志的一種延伸,即使是在他去世多年以後,也是這樣。 這在其他企業中是極為罕見的。尤其是從嚴格意義上說,老沃森並不算是 IBM 真正的創始人和老闆,而只是董事會聘請的職業經理人,他持有的 IBM 股份從沒超過 5%  那你可能要問了,為什麼老沃森能這麼深刻地影響一家公司呢? 那就得從他的職業生涯說起。

 

老沃森出身貧寒,沒讀過多少書, 17 歲就當起了推銷員,走街串巷販賣雜貨。 儘管學歷不高,但他天生就是當推銷員的料,外表英俊、心思縝密、談吐不凡。 他從最底層做起,經過十多年的歷練,終於在業界闖出了名頭,成為當時一家著名大公司的頂級銷售。 這家公司的老闆叫帕特森,在美國商業史上也很有名,被譽為  現代推銷術之父   老沃森從帕特森那裡學到了不少真傳。

 

後來,老沃森與帕特森產生矛盾,於是跳槽到一家瀕臨破產的小公司擔任總經理。 這家公司叫  計算製表計時公司  ,簡稱 CTR ,它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 IBM 的前身。 CTR 的產品包括天平、磅秤、打卡鐘、穿孔製表機等雜七雜八的商業機器,由於管理不善,負債累累,眼看就要面臨停業清算。 董事會請老沃森來,也是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 老沃森提出,除了固定薪酬,自己還應該拿到一定比 例的利潤分紅。 當時 CTR 的董事會根本就沒奢望公司還能盈利,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這個要求。

 

出乎意料的是,老沃森不但很快讓公司起死回生,而且業務蒸蒸日上,規模迅速擴張。 1924 年,也就是入主 CTR 十年之後,老沃森給它改了個名,叫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聽起來很有氣勢,縮寫就是 IBM  老沃森本人也憑藉當初的薪酬條款,成為了全美國薪酬最高的人。 他一直執掌 IBM 直到 82 歲,在自己臨終前幾個月,才把 IBM 的總裁之位傳給了小沃森。

 

那麼,老沃森給 IBM 打下了怎樣的個人印記呢?

 

首先是極度重視營銷,因為老沃森就是推銷員出身。 外界一般認為, IBM 成功靠的是技術創新,但小沃森在這本書裡坦白承認了一個秘密:那就是,IBM 真正的優勢其實並不是技術創新,而是極強的銷售能力。 無論是最初的穿孔製表機,也就是早期的數據處理設備,還是後來的計算機, IBM 一開始都不具備技術優勢。 但靠著一支頂尖的銷售隊伍, IBM 能賣出去比競爭對手多得多的產品。 形成規模優勢反過來推動技術升級,然後才有了 IBM 在技術上的領先優勢。

 (透過銷售能力達到規模優勢,並而推升技術升級)

為了打造這樣一支頂尖的銷售隊伍,老沃森想了不少辦法。 他認為,如果想把產品推銷給一位生意人,那麼首先自己看上去得像個正經生意人。 所以他規定所有銷售人員一律要穿白襯衣、黑西服,並且工作時間不得飲酒,甚至在公司聚會上也不得出現酒精飲料。

 

老沃森還設立了 IBM 培訓學校,專門培訓新入行的銷售人員,這在當時是一個創舉。 一個新人必須在培訓學校待上一年半:首先要花半年時間學習產品知識,然後跟隨資深銷售員實習半年,最後再花半年學習專業的銷售技巧,這樣才能正式上崗。 培訓學校的座右銘是一個英文單詞 “Think” ,意思是,只要你動腦子,你就能賣出更多的機器,獲得更快的進步。 這也是後來IBM 個人電腦 “Thinkpad” 名字的由來。

 

為了鼓舞銷售人員的士氣,老沃森還推出了 IBM 的專用口號、儀式、內刊、歌曲,所有學員上課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體起立,齊唱 “IBM 之歌   在那個時代,這些方法的確讓銷售新人快速接受了公司理念,激發了工作熱情。

 

老沃森給 IBM 打下的第二個印記就是高薪酬、高福利制度。 老沃森深知,要受到員工的擁戴,就必須善待員工。 他明確表示, IBM 的目標就是  消除員工對自身及家人保障的擔憂  IBM 員工的福利待遇大大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工廠環境乾淨整潔,每個車間都配有空調。 老沃森還下令修建了圖書館、運動場、夜校, 甚至還有鄉村俱樂部。 任何 IBM 員工只要花 1 美元就能加入俱樂部,享受一周三次的免費晚餐。

 

除此之外,老沃森還對員工有一項最大的承諾,就是任何情況下都不裁員。 當時沒人敢做出這樣的承諾,而老沃森不但做出了承諾,還堅持兌現了這個承諾。 即使是在最困難的 1929-1933年大蕭條期間, IBM 也堅持不裁員。 實際上,當時老沃森就判斷,經濟衰退只是暫時的,所以當別人大裁員的時候,他反其道而行之:招募更多員工,增加元器件庫存,等待市場回暖。 1933 年羅斯福新政一推出, IBM 立即得到了政府的巨大訂單,全速開工。

 

後來,小沃森把 IBM 的高福利制度進一步推進,用年薪制替代了工人原來的小時工資制,消除了藍領和白領的薪資差別;還給員工們購買重大醫療保險;給全體員工優先認購股票權,等等。沃森父子的這些舉措深得人心, IBM 的每個員工都對公司有著極高的認同感和忠誠度。

 

以上就是為你講述的第一個重點,老沃森執掌 IBM 42 年,把 IBM 從一家瀕臨破產的小公司發展成實力雄厚的大企業。 老沃森給 IBM 鑄造了極度重視營銷和高薪酬、高福利的企業文化,這給 IBM 後來的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部分

 

當然,並不是說老沃森留給 IBM 的所有遺產都是正面的。 事實上,二戰後,小沃森回到 IBM ,被當作接班人培養,他就與父親在經營理念上產生了嚴重的衝突,父子倆一直爭吵不斷。 這是為什麼呢? 這也是接下來要講述的第二個重點。

 

首先,父子兩人的管理方式完全不一樣。 老沃森是一個鐵腕式領導人物,在公司內部擁有絕對權威 IBM 的每間辦公室裡都掛著老沃森的大幅照片和語錄,人們把他下達的所有命令都奉為聖旨,不敢有半點質疑。 而小沃森對公司裡這種濃厚的個人崇拜氛圍極其反感。

 

小沃森認為,在這種氛圍下,高管們不敢再自主思考,只會做老沃森的應聲蟲。 一個人的職位越高,動腦子的時候就越少。 而且,老沃森年紀越大,就越喜歡人們對他的阿諛奉承,誰要是敢表達不同觀點,就會被看作是挑釁。 這導致有能力的管理人員紛紛辭職,留下來的大部分是唯唯諾諾的庸才。

 

你可能要問,既然管理上有這麼嚴重的問題,那 IBM 怎麼沒垮掉呢? 因為老沃森的個人能力實在太強了:只需要他一個人思考,然後發號施令,別人去執行就 行了。 IBM 的整個管理體系只不過是老沃森個人意志的延伸,向他直接匯報工作的高管有 40 名。 有時候,高管們要在老沃森辦公室門口苦苦等上一個星期,才輪得上向他匯報工作。 你看,這就是典型的家長式管理。

 

後來,老沃森因為忙於社會事務,把公司的日常管理權交給了小沃森,但重大事務還得老沃森最後拍板。 小沃森接管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革管理體系,用現代化公司管理制度替代之前的家長式管理。 這不僅僅是想革除之前的弊端,也是因為客觀形勢的需要。 當時 IBM 正處於加速發展期,銷售額以每年 20% 的速度增長。 原來那種領導人一個人說了算的模式,完全沒辦法應對急速膨脹的公司業務。

 

為此,小沃森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個是進行大規模的權力下放,給基層管理人員更多自主決策權;然後提拔了一批精明能幹的年輕管理人員進入公司高層,替代之前老沃森時代的高管;再然後組建一個由 6 個人組成的管理委員會,每個人都獨當一面,不必事事由總裁決定;後來又進一步打造了一支 20 人左右的高管隊伍,由這個團隊來共同經營 IBM  你看,這就是在做權力的下放和分流。

 

可以想見,這些改革遭到了老沃森的激烈反對,而小沃森據理力爭、毫不退讓。 父子倆常常吵得不可開交,差點兒反目成仇。 更麻煩的是,兩人的分歧還不止這些。

 

比如說在財務方面,老沃森因為經歷過一戰、大蕭條等幾次經濟危機,在財務上趨於保守。 他認為一家健康的企業應該是負債越少越好,流動資金越多越好,這樣才能扛過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 但是當時 IBM 正處於高速發展期,需要大量興建新廠房、上馬新生產線,還要投入巨資給計算機研發,存在大量的資金缺口。 老沃森堅持不允許增加貸款,等於自己給自己捆住了手腳,這讓小沃森非常苦惱。

 

在多次爭吵無果之後,小沃森心生一計,對父親說:  好吧,爸爸,我們不再貸款了。但是我們也不得不解僱所有的銷售人員,因為如果不擴大生產線,現有的訂單就足夠我們忙活的了。 這句話果然抓住了要害,老沃森一直把銷售看作 IBM 的立身之本,絕對不能壓縮銷售隊伍。 幾經斟酌,老沃森最後終於鬆了口。 於是,小沃森通過增加貸款、發行新股等方式,為 IBM 募集到了充足的資金,這才有了向計算機領域大舉進軍的可能。

 

而沃森父子之間最大的分歧,在於 IBM 到底該不該進軍計算機領域。 在老沃森時代, IBM 的王牌產品是穿孔卡片機。 這種機器是把數據以打孔的方式記錄在一張張卡片上,並且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統計加工,可以大大節省人力。 在計算機 發明之前,穿孔卡片機是大企業必備的辦公設備,用來管理財務數據和客戶數據。 政府部門也需要大量用到這種機器。 當時 IBM 佔領了90% 的穿孔卡片機市場,長期享受著高額壟斷利潤,沒有遇到挑戰。

 未命名8.png

(穿孔卡片機)

直到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那是一個佔地 170 平米、重達 30 噸的龐然大物,每秒鐘可以進行 5000 次運算,數據處理能力完爆當時最先進的穿孔卡片機。 可無論是老沃森還是小沃森,一開始都沒有意識到計算機的顛覆性:因為計算機看起來實在太龐大、太怪異了,根本不可能用作商業用途,更不可能替代穿孔卡片機。 對此,老沃森斷言:全世界對計算機的需求不會超過 5 台。

 

未命名1.png

(通用電子計算機)

好在小沃森及時調整了觀念。 小沃森突然認識到, IBM 的主營業務其實並不是穿孔卡片機,而是數據處理。 在數據處理速度上,穿孔卡片機經過多次改進,已經達到了它的極限:當機器的讀卡速度加快時,卡片的磨損速度也會加快;如果進一步提高讀卡速度,卡片本身就會撕裂。 而且,一張卡片只能記錄少量數據,有些大型企業數據多,不得不用一整棟樓來存放這些穿孔卡片,已經到了存儲的極限。 而計算機不但運算速度超快,而且數據是存儲在磁帶上的,這就大大節省了存儲空間。 所有這些都預示著,穿孔卡片機必將被計算機所替代。

 

想清楚了這一點,小沃森決心要帶領 IBM 全面進軍計算機領域。 但是,上馬一個計算機項目的費用高達 1000 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項目失敗的風險也相當高。 小沃森要如何才能說服他的父親呢? 

 

當時 IBM 沒有幾個人懂得電子技術,所以小沃森的第一步就是招兵買馬,招聘大量的電子工程師,做好足夠的人才儲備。 然後,小沃森向父親展示了一組數據,數據顯示, IBM 在研發方面的支出比例大大低於競爭對手,從而爭取到了更多的經費,用於電子技術研發。

 

最後,小沃森終於等到了一個絕好的機會,也就是朝鮮戰爭爆發。 為了贏得這場戰爭,美國軍方迫切需要一批高性能計算機來輔助作戰,比如導彈追蹤、密碼分析、天氣預測等等。 小沃森僅憑一份樣機示意圖和研發計劃書,就拿到了軍方的十多份訂單。 看到訂單在手,老沃森終於批准了這個耗資巨大的計算機項目, IBM 正式進軍計算機領域。 父子兩人最嚴重的分歧,也終於得到了緩解。

 

第二個重點分析,小沃森在公司經營上和父親出現了一些重大分歧。 在管理上,小沃森反對父親搞個人崇拜和家長式管理,推進現代化管理制度;在財務上,小沃森反對父親的保守策略,通過擴大貸款和發行新股,為 IBM 的加速發展融資到充足經費;在戰略上,小沃森將 IBM 帶入了計算機時代。

 

第三部分

 

不過, IBM  1950 年代初進入計算機領域時,還算是新手,不少競爭對手已經走在了前面。 比如雷明頓 - 蘭德公司,這家公司有設計了第一台通用計算機的科學家,他們後來推出了更先進的機型。 還有美國無線電公司,從 1940 年代就開始研製計算機。 IBM 和這些公司相比,並沒有明顯的技術優勢。 那麼,小沃森是怎樣帶領 IBM 從一個後來者,成長為計算機行業霸主的呢? 這就是接下來要講述的第三個重點。

 

IBM 在計算機領域的關鍵一步,就是率先實現了計算機的工業化生產。在那之前,計算機都是在實驗室裡靠技術人員手動組裝出來的,生產一台機器往往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 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計算機是高度精密的儀器,工廠流水線式的生產很難保證質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市場當時並沒有那麼大的需求,如果投入巨資建立生產流水線,很難收回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哪家公司能率先拿下一筆大訂單,就能率先引入工業生產線,從而率先積累大批量生產計算機的經驗,佔據行業高地。當時,一個全球最大的計算機項目正在招標,就是美國軍方的  半自動地面防空系統  ,簡稱 SAGE 系統。 這個系統是冷戰的產物,目的是為了攔截蘇聯轟炸機的進攻,需要用到大量的計算機。 當時所有的計算機廠商都使出渾身解數,想要拿下這筆大訂單。

 

別忘了, IBM 最擅長的就是銷售。小沃森也完美繼承了老沃森的推銷天賦,他全力以赴去跑這筆生意,付出的心血比其他任何項目都多。然而,這個項目的軍方負責人卻遲遲不肯給他答覆。為了表示最大的誠意,小沃森對這個負責人說:  只要你有意向選我們,不用等正式簽訂合同,我馬上就給你新建一座工廠,這週就開工。  這樣做當然要冒很大的風險,但最後確實讓IBM 順利拿到了訂單。

 

事實證明,這筆訂單對 IBM 來說至關重要。  1952 年到 1955 年, IBM 的計算機業務收入有 80% 來自 SAGE 系統。 更重要的是,這個項目讓 IBM 在業內率先建立起高度自動化的計算機工廠,為 IBM 培養了幾千名新型電子產業的技術工人。 項目中創造的大量技術創新,也被 IBM 融合到了其他計算機產品中。  1950 年代末, IBM 已經成為了最重要的計算機生產商之一。

 

而最終成就 IBM 在計算機業內霸主地位的,是一款叫 System/360 的新型計算機,下文我們簡稱為 S/360  這款機器是小沃森帶給 IBM 的最重要資產,也是他在職業生涯中一次最大的豪賭。 一旦項目失敗,他很可能就是 IBM 的最後一任總裁了。

未命名3.png

(System/360) 

這款機器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值得這樣冒險呢? 簡單來說有兩點:

它是第一代兼容機,和第一代以集成電路構成的計算機。

 

 S/360 之前,每種型號的計算機都是一個單獨的體系,需要特定的軟件和配套設備,相互之間是不兼容的。 如果客戶想更換更先進的機型,就必須重新購買所有的軟件,以及打印機、磁盤驅動器等配套設備,非常不經濟。 S/360 作為第一代兼容機,它需要對幾十種軟硬件設備進行重新設計、重新編程,這在當時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光是編寫基礎軟件就要投入 2000 名程序員。

 

同時, S/360 的設計要求採用高性能的積體電路作為它的基礎部件,而之前所有的計算機都還在使用晶體管。 IBM 已經意識到,積體電路才是計算機的未來,而要牢牢把握住這個未來,就必須自己生產積體電路。 積體電路廠不同於普通工廠,它需要無塵室,這種車間的造價高達每平方米 1500 美元,整個工廠的造價是個天文數字。

 

巨大的研發費用和建廠費用,讓 S/360 成為了美國商業史上最燒錢的項目之一。 美國《財富》雜誌稱之為 “IBM  50 億豪賭 ”“ 當代最冒險的商業決策   最後總共投入到 S/360 項目上的費用,超過了美國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 這樣龐大的開支,讓 IBM 這樣財大氣粗的公司,差一點就發生了金流斷裂。 而原因竟然是訂單太多。

 

為什麼訂單太多會差點導致金流斷裂呢? S/360 樣機在 1964 年發布之後,立即收到了客戶的大量訂單,市場反響特別熱烈,連 IBM 自己都沒想到。 他們採購了幾十億美元的零部件,開足馬力生產。 但是,最關鍵的零部件積體電路,卻因為新建成的積體電路工廠出現故障,產量銳減。 這導致一批數量巨大的 S/360 機器要延遲交貨三個月。 一方面是庫存零件佔用了大量資金,一方面是機器延遲交貨遲遲收不到貨款,這讓 IBM 的現金流非常緊張。

 

更要命的是,小沃森發現,他們的會計製度也出現了問題。 之前 IBM 的各個工廠只負責生產自己的產品,會計帳目是很清楚的;而 S/360 的生產需要各種半成品在多個工廠之間流轉加工,這些貨物沒有建立嚴格的清查單,誰也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半成品在工廠之間流轉。 這導致從會計帳目上看,公司還有錢,但實際上所有的資金都被這些流轉中的貨品給佔用了。 小沃森不得不申請緊急貸款來為員工發工資。 最後,靠著額外發行價值 3.7 億美元的新股, IBM 才度過了這次財務危機。

 

儘管險象環生,但小沃森最終贏得了這場豪賭。 S/360 項目給 IBM 帶來了驚人的回報,讓 IBM 一舉坐上了全球計算機行業老大的位置。 S/360 作為一款劃時代的產品,幾乎是秒殺所有競爭對手,在上市後的 20 多年里基本壟斷了高端主機市場。 可以說,沒有 S/360 ,就沒有 IBM 的計算機霸主地位。小沃森也憑藉他對 IBM 做出的貢獻,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企業家  

 

重述的第三個重點,小沃森帶領 IBM 從一個後來者,發展成為計算機行業霸主。 這其中有關鍵兩步:第一步是通過拿到美國軍方 SAGE 系統的訂單,在業內率先建立起高度自動化的計算機工廠;第二步是花費巨資研製 S/360 新型計算機,在長達 20 多年的時間裡壟斷了高端主機市場。

 

總結

總結一下 IBM“ 沃森王朝  的發展史。

 

第一,老沃森鑄造了 IBM 的企業文化。 老沃森執掌 IBM 42 年,把 IBM 從一家瀕臨破產的小公司發展成實力雄厚的大企業。 老沃森鑄造了極度重視營銷和高薪酬、高福利的企業文化,這為 IBM 後來的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小沃森在公司經營上和父親出現了一些重大分歧。 在管理上,小沃森反對父親搞個人崇拜和家長式管理,推行現代管理制度;在財務上,小沃森通過擴大貸款和發行新股,為 IBM 的加速發展融到了充足經費;在戰略上,小沃森將 IBM 帶入了計算機時代。

 

第三,小沃森帶領 IBM 從一個後來者,一躍變成計算機行業霸主。 這其中有關鍵兩步:第一步是通過拿到美國軍方 SAGE 系統的訂單,在業內率先建立起高度自動化的計算機工廠;第二步是花費巨資研製 S/360 新型計算機,在長達 20 多年的時間裡壟斷了高端主機市場。

 

回到開頭說的  基因決定定律  

  IBM 來說,老沃森鑄造的企業文化和小沃森主推的 S/360 ,是 IBM 成長為計算機巨頭的核心動力,也是幾十年之後, 1990 年代, IBM 遭遇危機的主要原因。(在另一本書會講述到《誰說大象不能跳舞》)

 

那麼,企業有沒有可能突破這個  基因決定論  呢? IBM 確實做了一次成功的轉型。 

本書心得,出自得到。

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可從下方推薦鏈購買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rilmo67/products/CN11275154?utm_source=aprilmo67&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03

文章標籤

幸福的開串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內海空運承攬業者上千家,中菲行長期居領先地位且創多個第一,是國內同業中首家核准股票發行公司,也是唯一名列國際海空運排行榜的物流承攬業者,上櫃19年來每年EPS都在1元以上,集團執行長林天送指出,做生意賺錢容易,但是要做到企業化與國際化,靠的是不斷的投資與精進。

 

中菲行已經擁有47年歷史,林天送笑說,交通大學教授李忠義曾說,他到香港科技大學教學,香港人說教運輸的被看成「老道」,改稱「物流」就成了高端行業,所以現在中菲行的全名是「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

林天送第一個工作在長榮海運,回憶40年前,長榮以860箱(20呎櫃)的貨櫃船航行美國西岸,現在走美西多數是上萬箱的貨櫃船,海空運市場近40年來變化非常大,除了量體大很多,以前廠商接單一簽是半年、一年,但現在市場變化太快,這種長單很少見,「現在的市場用三個水晶球都難以預測」,所以決勝的關鍵就在應變能力。

而應變能力在於對國際情勢、市場變化的精確掌握,林天送認為,拜訪客戶是很重要的工作,可以了解客戶產業的市場變化,隨時掌握客戶接單狀況,此外對於海空市場最新情勢,更要瞭若指掌。

林天送分析,航空運輸旅客要求的是時間與舒適,貨運卻不一樣,客戶多數不會管航程中停了幾站,要的是在指定時間內將貨安全、如數送達。曾經有台商要從英國將貨送到鄭州,公司安排從英國運荷蘭、經上海到鄭州,而不是距離較短的英國運北京轉鄭州,原因是飛荷蘭、上海航班多,運費也比較便宜,報關與內陸運輸作業更是便利。

另外若是貨太早到了,客戶可能要增加不少倉租費用,因此對物流業來說,對客戶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也就是最專業的服務。

為了操作管理優質化並服務全球客戶,中菲行對IT投資不遺餘力,2009年成功研發整合性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及全球即時資訊系統──中菲行增值訊息系統,並於2017年12月升級此系統且導入最新Web 3.0雲端架構。

該系統的協同合作服務平台,能夠連接上下游廠商及客戶,透過虛擬辦公室的概念及能力,利用智慧型行動技術連結,諸如銷售管理系統及派送卡車管理系統,提供客戶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高效率服務。

另外透過訂單管理系統協助客戶降低經營成本並提高效益,成功建立虛實並進、無遠弗屆的行動智慧物流整合能力。

中菲行增值系統是公司運作一大利器,像集團在印尼的合作夥伴,市佔率名列當地前五大,能與國際大型物流業者相抗衡,用的就是中菲行卓越的IT系統。

林天送指出,市場非常大,不需要樣樣自己做,在很多國家,中菲行都是與當地業者合作,像印度那麼大的國家,集團挑選合作對象是對印度市場非常熟悉的斯里蘭卡商。

目前中菲行在印度已經設了6個自有據點,包括印度總理莫迪故鄉亞美達巴德,觸角涵蓋18個城市,因此今年初能以6天時間為國際龍頭大廠──全球龍頭牽引機製造商馬璽達(Mahindra & Mahindra Limited)順利完成從印度清奈到美國芝加哥大型牽引機械專案運輸。

中菲行以大中華區經濟圈為母體市場對外開展,近日再次榮登美國物流權威雜誌《Transport Topics》的「年度全球50大空運及海運物流承攬業者」排行榜,超越國際級大型競爭者。海運貨量今年以2017年度達227,600箱吞吐量名列31,較去年上升4名,空運貨量較2016年同期成長6.7%,穩居第24名,蟬聯台灣同業中唯一進入國際海空運排行榜的物流承攬業者。

沒飛機卻得「最佳空運貨代獎」? 林天送:「輕資產」追逐客戶(執行長林天送)

定性分析

這家公司屬國內海空運承攬業者第一把交椅,沒有飛機、沒有船,只有少量卡車,卻能從台灣出發,進軍歐美、中國和東協,更連續在20162017年奪得空運權威雜誌《ACW》的「最佳空運貨代獎」。

現在貨運業屬多變的時代,貨運單不像以前,簽約就ㄧ年或半年間的長約。所以公司需求就變多了,為滿足客戶,採取的方法就要愈多元。

如公司通路在全球都有佈局,客戶在哪就往哪移動(沒有飛機、沒有船)

再來全球化難的地方,就是各地沒有良好的合作對象。而公司採取合作方式,以小量持股,達到全球化布局。(賣資訊系統及顧問費)

公司不單只是物流業,還是資訊業,為了處理大量訂單,而且要做到客制化,所以需要大量資料整合

以上皆屬良好的護城河。

公司營收規模愈大,其競爭力愈強。就如同IBM公司初期成立,以銷售為主。

 

幸福的開串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